把豪華做成標配!零跑C01上市媒體懇談會實錄
行業 發布于:2022-09-26 19:49:41
2022年9月26日上午,零跑汽車在位于浙江杭州的芯圖大廈三電展廳召開了零跑C01上市發布會前的線上懇談會。會后,零跑汽車CEO朱江明、高級副總裁曹力、市場部總經理周穎接受了媒體采訪。
以下為現場實錄:
問:零跑C01這款車最能打動消費者的賣點是什么?
朱江明:我們自己也一直在看,現在確實競爭很激烈,我們比較以后,覺得C01在20萬的價格區間,應該是無競爭對手的一款產品。
我想主要有兩個大的方面的優勢:首先,零跑C01的整個智能座艙系統是非常有特點的,我們也是同級首次搭載安卓的虛擬機,市面上大部分安卓的應用都可以在我們的車機上安裝和使用,包括一些非常實用的,像一些外賣應用等,都可以在我們車機上使用。同時,又能充分的保證我們整個汽車的安全性,因為它是一個安卓虛擬機,開放性最強的車機系統,拓展應用生態,不額外占用車機內存,不影響安全性。實際上從車端看到的是一個虛擬機的應用,所以是安全的。
同時,我們也是集成了OPPO手表智聯以及蘋果手表智聯,直接可以用手表來開門,用手表來提前開空調,可以來查看所有車里面的狀態等,給用戶增加了很多便利性。這些都是零跑創新的功能。
當然,零跑也始終把人臉識別作為自適應配置的功能,并做的更極致,零跑C01已經做到25項功能的自適應,他可以自動適配你的座椅、空調、音樂等,有25項功能跟個人喜好是相適配的。這一方面零跑座艙功能也是做到行業最領先的。
另外一個C01的特點,我們把豪華配置做成了標配,我們一直說我們哪怕是入門的車,C01的標準配置,也可以跟40萬以上的豪華車,比如BBA的燃油轎車以及跟三四十萬以上的電動車去媲美,從底盤開始,包括雙叉臂五連桿,加上我們的內飾,像麂皮絨頂棚全部是標配,可以說是30萬甚至40萬級獨一家。我們的座椅可以通風,加熱,有按摩功能。后排的老板位座椅還可以一鍵調節坐姿、角度等。
這些都是我們C01優勢的一個重要體現,跟我們的競品有很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又是更加豪華高端,謝謝。
問:我們之前已經試駕過C01了,想請問您一個問題,C01的產品定位是什么樣的?所針對的目標群體是?在您心目中零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
朱江明:我們這款車主要的定位人群,我們也做了問卷調查,我們的用戶基本上集中在25到40歲,實際上是30歲到40歲的群體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基本上是一個生活工作都比較穩定,然后也是有科技、創新的意識,也是對產品的品位的追求,就是這樣的一群人。這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客戶群體。
您說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心中的對手,我想主要還是我們國內的車企,目前因為整個新能源市場主要是國產的一些品牌,也有新勢力,也有傳統的車企,我想很難界定。零跑C01競爭車型上,從現在看,像小鵬P7、比亞迪的漢EV、海豹,這些應該都是跟我們有一定的市場重疊。
問:您如何看待零跑C01與比亞迪海豹和深藍SL03之間的競爭?
朱江明:首先我覺得這幾個產品來說,從產品力上來說,剛剛我們從兩個方面,一個在智能化方面,無論是硬件的配置,就比如說車機,車機芯片我們用高通8155P,我們車機很多功能的應用,也做的更深更透一些。
包括在智能駕駛方面,我們標配了28個傳感器,可以做到L2+智駕水平,所有的車都是標配的。智能化方面綜合來看,比剛剛您說的這幾個車型都要強一些。
還有剛剛說的豪華配置上,包括內飾的豪華程度,用料各個方面,以及整體的設計感,從車型的尺寸,從外觀,各個方面,我們受眾面更廣一些,人群更多一些。這是產品方面。
關于銷量的預期,我們對這款車還是非常期待的,我們覺得應該還是有非常大的勝機會。
老師還有提到關于C01作為同級產品當中出道最晚的一個產品,其實這個情況,也是我們內部綜合來看的,我們希望C01在一個準備非常充分的一個狀態下投向市場,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這款產品交付的速度,都會比以前以及比我們的同級的產品可能會來的更快一些的。所以希望大家了解一下,C01這款產品還是非常值得等待的。
問:零跑C01智能硬件還是比較強的,不知道在交付的時候智能輔助駕駛包括哪些功能?是否還包括其他的應用場景,以及未來這個車的OTA的重點方向是哪些?
朱江明:我們C01的的話交付的時候就具備L2+的全部功能,全系標配23項智駕功能,除了領航輔助功能以外,別的功能我們在交付的時候同步開放。而且,我們也加了ALC的功能。
問:今年非常內卷,包括比亞迪海豹,包括哪吒S,各大車企都投放了的重磅車型在了這個細分市場上,您怎樣看待這個市場的格局?還有零跑的C01馬上要上市了,它自身最大的標簽是什么?這個標簽可以讓它從這一片紅海市場突圍嗎?
朱江明:從整個新能源市場看,開始從啞鈴型向橄欖型的市場走,新能源汽車已經經歷了這個階段,大家也看到現在有30%的滲透率了,所以更多的人群,更多原來燃油車看B級車、A級的車的人群,都會關注純電B級車,據統計,中大型轎車市場容量約為260萬,純電占比僅11.6%,市場潛力巨大。這個市場是未來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還要考慮到消費升級等因素,從這幾個維度去看,這個市場增速快,升級換代需求大,所以說大家都很關注這個市場,新品聚集。
而且,這個市場原來都是BBA,或者是一些合資燃油汽車所占領的市場。純電中級家轎市場里面,現在外企的進入屬于相對是比較慢的,誰先進去話誰比較有利,所以才會有很多的車型的進入。
當然這個市場的擴大的規模、速度,也是比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會來的快,所以我想市場也是比較大,大家都是會有機會的。
對于零跑C01的這款產品來說,我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其特點,我們的配置,我們的豪華程度,這兩個方面,包括智能化的水平,都已經達到了原來燃油車40萬以上價格的BBA的車型的配置,甚至是更高。
同時,我們售價是在原來傳統的B級車領域,像凱美瑞、豐田雅閣就是這個價位的車型,我想一句話去概括,零跑C01是20萬車的天花板。謝謝。
問:零跑汽車一直堅持全域自研路線,目前的進展是如何的,以及在哪些領域比競品更好的成果?
朱江明:首先全域自研不僅僅是做軟件上的應用,所有核心的零部件都是我們自己研發,自己制造。從傳統的三電來看,還有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兩個方面。從電池包的話,我們采購的是供應鏈的電芯,我們只是定義了兩款電芯,給到更多的電池供應商。
另外電池的模組,這個是我們自己來制造和完成的。
它的好處是什么?比如在4、5月份電池比較緊張得時候,我們可以多供應商的策略,有足夠的供應,然后整個標準化可以做的更好。智能電池方面,我們有統一的BMS,我們后臺有AI的云平臺,可以監測所有的電芯的溫度和壓差等等,目前為止我們零跑的電池包是最安全和穩定的。
電池是成本很高的一個載體,我們也通過自制,實現5%到10%的成本的下降。
有了自己整個電池包的自制,在C01上我們還在全球率先量產了無電池包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把電池跟車身進行一體化設計,好處是重量可以更輕,乘坐空間可以更大,續航和安全性更好,這是電池部分。
電驅動部分,零跑從15年就建立我們的電驅動的團隊,現在很多車企宣傳的多合一、八合一電驅,其實我們在19年的S01上就已經量產了八合一電驅。我們現在在C01、C11和T03的都是采用了多合一的電驅,我們所有的電驅都是我們零跑研發的。
我們現在電驅的可靠性、穩定性先進性都是達到了行業最高的高度。現在的C11和C01都是采用了油冷的電驅,這是目前最先進的,可以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噪音。壽命可以做到100萬公里,因為電驅就像原來傳統的發動機一樣,是一個心臟,是決定耐久和可靠性的重要標志。
另外是整車控制器,以及包括智能座艙(代表智能化的程度,舒適性、人性化,人機的功能都是通過智能座艙實現的)、智能駕駛(未來車企,因為未來的電動汽車一定是智能汽車,決定能走到的多遠和多高)。這些是重點花人力、物力投入的。這些為我們未來的平臺化,規模優勢帶來成本的降低,都有好處。
雖然說我們的研發現在接近1800人,但這個不是最多的,我們的基礎是打的最好的,整體從長遠看,我們這個模式是相對來說更加切合這種電子產品,將來的汽車電子產品占更多成份,70%是電子,30%是汽車,那么全域自研也是更有優勢的。
像特斯拉、比亞迪都是成功的典范,比亞迪連電芯也自己造,零跑則將智能駕駛放到重兵研發,這是基本上目前的一個狀況。謝謝。
問:現在所有的新能源設計高度同質化,包括頭燈、尾燈等等,零跑是怎么看待這個同質化設計的問題的?我們有沒有一些未來更具差異化的設計思考和表達呢?
曹力: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設計團隊跟整個產品定義團隊一直在思考,確實大家看到的這種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就是將來電動車的核心,它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里?就像朱總說的我們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投入重兵研發。同樣的我們會圍繞車本身,特別是智能車將來給大家帶來的核心價值,我們認為還是在智能化的體驗上,所以我們還是在設計上有一個理念,在體驗上去做加法,然后在造型設計上盡可能去做減法,因為這個里面除了在體驗上給大家帶來愉悅,或者是智能化的操作之外,另外要提高它的效率,所以從設計上盡可能提升不管是從機械方面,還是能源上面的設計效率,我們會把所有的冗余的設計去做刪減,然后在體驗上、質感上,在舒適性上面去做加法,做更多的設計在里面。
問: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注意到我們零跑從最早的一個小型轎跑車到現在,開始量產C01、C11中大型的電動車,我也注意到C01以及C11都采用了四百伏的電池的平臺,從售價也好,還是從整車狀態也好,我個人感覺超過了某造車新勢力售價四五十萬的車輛。感覺我們在設計這些車輛的時候,是否已經預判到競品狀態的他們的狀態?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未來我們的車輛它的技術狀態是不是會在400伏電壓平臺上再提升?
朱江明:首先我的一個看法,至于是400伏還是更高的電壓,還是取決于外部的環境,因為我們從現在看80%以上的充電樁是400伏,還沒有過渡到700伏以上的高壓,這個時候就很痛苦,要么是自己建,要么等整個公共設施完善了,升級到更高的電壓。我們所看到的像保時捷Taycan走的比較早,他還要帶一個從400伏到800伏的逆變器才可以充電,而且充電的功率也變得很高,因為800伏的初衷是希望電壓越高、線纜可以更細、有更高的功率,這樣適得其反。
所以我覺得這個要適配各種因素,比如說像碳化硅是適合800伏的,它的效率會更高到800伏,400伏的優勢體現不出來,而且他成本也很貴。
第二個,國家目前剛開始推動700伏充電樁,很多充電樁都還是400伏,隨著社會的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技術越來越成熟以后,再同步的切換到某一個平臺是最有利的。
零跑一直不是很激進,雖然我自己是做技術出身的,我們只是說L3一定能實現,也許是后年,也是到24、25年,但一定可以實現的,這個是我們很深信的。有幾個方面,像激光雷達也越來越成熟,同時AI的算力,它的成本在下降。算法的團隊通過不斷地努力,算法也越來越成熟,算法成熟了,能夠推出無限接近自動駕駛的水平。所謂的L3,責任的主體還是司機,不是車企,這個時候駕駛員可能只是當一個教練的角色,管好你的剎車,萬一有意外,接管一下,剩下的都是由汽車來實現。
我覺得所有的事情要循序漸進,要到適合的時間再去擁抱這個技術,把它真正量產。這樣的話,你的產品才是有最好的性價比,不會超前太多。
這是我們一貫的風格。謝謝。
問:可以看到進入2022年以后零跑的銷量一直在持續上升,但是有部分的消費者,對于零跑的認知還是停留在初期階段,也有很大的差異。面對未來消費的升級和品牌向上的主流的趨勢,零跑未來將解除低價帶來的弊端?在這個方面有哪些舉措?產品方面有哪些側重點呢?
朱江明:我們當初為什么推T03,是希望大家用更低的門檻認識零跑。T03在所有的小車里面最高端的,它的動力有80千瓦,加速的時候也可以體驗也A級車一樣的享受,滿足了該階段用戶最大的需求痛點,我們希望能夠越級的超乎用戶想象的產品能夠讓對零跑有認知。就低門檻的認知,這個時候可以減少很多宣傳和投入。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出了T03以后、有了10萬臺銷量以后、讓用戶認識了零跑以后,我們推出了C01、C11,我們的用戶也證明了我們這樣做是合理的,因為很多T03的用戶都轉成了C11的用戶,他們覺得這個車好開、好用、物有所值。
所以在看到C11有那么好的產品力,從設計到配置,品價比非常高,慢慢會有更多人買零跑,這是我們的一個邏輯。
因為T03的用戶并不是一個非常低的人群,我們統計T03 70%以上是女性用戶,都有一定的品位,也很多家里有BBA車的人買了T03,實際上我們的前十大城市占比也是非常高的。零跑致力于打造汽車屆的“百年老店 ,無論是T03,還是C11、C01,零跑都敏銳的抓住了該階段用戶最大的需求痛點,給予用戶更高一級的產品體驗。
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像奇瑞、北汽都不搞全域自研了,為什么零跑還堅持?你們未來會不會開放?第二個零跑怎么闖過新勢力從一萬臺到兩萬臺的瓶頸?怎么突破這個瓶頸,我們什么時候能夠達到月銷兩萬,我們的零跑什么時候可以做到?這兩個問題。
朱江明:首先,我是這么看的,從成功者的角度看,無論是傳統的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全域自研都是做的最成功的,從傳統汽車看是豐田,它是1000萬輛每年的銷量,大眾也是1000萬輛的銷量,但是他們的財報是天壤之別。這個是全域自研以及零部件以及采購為主的不同車企之間的差異,像大眾包括它的發動機的變速箱這些核心的東西還是自己的。所以我們還是會堅持全域自研+垂直整合的強化,依托全域自研的技術創新研發優勢,以及垂直整合的供應生產優勢,以堅持應萬變。
從電動車,特斯拉所有的核心的零部件跟零跑的做法是一樣的,只買電芯,更多的是外部的采購,自己做電池系統,電驅也是自研的,包括所有的車機,儀表、智能駕駛。
特斯拉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電動車剛剛我也解釋了更加有別于燃油車,是一個電子產品。汽車是基于什么平臺開發,基于燃油車,它所謂的平臺是底盤的平臺,更多的是底基于一個平臺架構開發。電動車是基于什么樣的電子架構開發,比傳統底盤的平臺更加的重要,有了平臺化以后,你的規模化、你的開發產品的速度、開發產品的可靠性都有了更好的保證。
基于電子架構的平臺包括整車的控制、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這些都需要去平臺化。如果是供應商策略的話,首先要選A供應商、B供應商,哪怕是一個平臺,或者是一款車型要選兩家供應商,這樣的話就很難平臺化,很難有規模化。而且會帶來很多工作量,因為原來機械的還簡單一點,電子的話如果一個平臺化的東西,要加入很多供應商,是不可思議它的工作量,它的難度會增大。因為很多代碼,接口需要做很多協議,需要做很多應用上的開發,這個是跟機械不一樣的,相比機械底盤的平臺化,用差異化不同的零部件替代是比較容易的,只要賦能給它,做出來就是可以了,但是電子不一樣,難度會大非常多。
至于未來生態開放的話,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現在新能源發展節太快了,我們自己也很多車型,我們更多自研的零部件還是聚焦在自己的產品上,當然未來我們也歡迎可以跟更多的車企互相合作,有些東西可以給到別人,別人的東西可以給到我。包括傳統的零部件,內飾的,座椅,保險杠等等,這些傳統的不會涉及,還是以供應商為主。謝謝。
曹力:說到2萬臺的瓶頸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銷量訂單,另一個是產能,事實上,新勢力碰到的問題都差不多。
說到產能,主要還是工廠制造的產能瓶頸,以及供應鏈的電芯片和芯片瓶頸。為此,零跑做了大量的平臺化、標準化的工作,比如多供應商的供應模式,電芯同樣的標準可以兩家供貨,包括在芯片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有不同的方案做替代,這樣會幫助我們很快突破制造和供應鏈的瓶頸。
而說到訂單,我們一直不缺訂單,隨著零跑C01上市之后,訂單又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相信零跑突破2萬臺也是很快的事。
蓋世汽車網-雷云:自主品牌在往新能源沖高的過程當中,有不少品牌直接從SUV市場切入,零跑C01卻是定位中大型轎車,選擇這條路徑的原因是什么,零跑是怎么看待這個市場的競爭格局?零跑的競爭又有哪些?
朱江明:去年9.28推的是智能超享電動SUV零跑C11,反響也非常不錯,而且即將推出的零跑C01,也是跟C11同平臺,事實上,我們的零部件重用率超過70%,可以說非常高。
從傳統汽車市場來看,轎車市場還是比SUV份額略多一些,新能源電動車更適合用轎車上,因為轎車風阻更低,而風阻對電動車的續航影響更大,所以轎車更適合,這也決定了是轎車的市場份額比SUV市場更大。而我們現在選擇20萬級的新能源轎車市場,也是考慮這個市場目前比較空白,同質的產品不多,這對中國車企來說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問:剛剛也聊到零跑特色是越級的享受,一輛凱美瑞的價格,卻是豪華車的享受。正因為零跑全域自研帶來的硬件和軟件的能力,才能讓我們有更低的成本去享受智能化的體驗,但是今年電池成本大幅提升,行業普遍也有售價調整。那么,零跑在這條路上如何堅持下去?對C01有何影響?長期來看,零跑將怎樣去平衡電池成本給整體價格帶來的影響?
朱江明:隨著碳酸鋰上漲,電池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現在的價格比預期的高。從長期來看,行業內有人預計原材料的價格將在一年以后進入下行通道,越往后面越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對于電動汽車別的零部件來說,比如說跟電動車相關的線纜,隨著整個電動車的規模增大,整體成本還會略有下降,包括大宗原材料的成本,也可以綜合消化一些材料的漲幅。
此外,我們也實行另外一個策略,推B級車,因為大一點的車都采用純電雙模式的方式,接下來會推C11的增程版,它對電量的需求會更少一些。所以,新車在整個的市場的競爭優勢相對會好一點
問:小鵬G9讓行業發布會越來越卷,接下來零跑C01發布會要有什么樣的準備?
朱江明:整個定價策略,很簡單,所有的智能豪華配置直接全系標配,在去年上市的零跑C11上面已經做了全系標配,唯一的差別只有電池容量的不同,以及是單電驅還是雙電驅,讓用戶選擇更方便。
實際上,零跑C01也會延續同樣的模式、同樣方法,讓用戶一目了然,一下就很清楚,很方便。這樣也能盡量減少大家選擇的工作量,這是我們一貫風格。選零跑C01只需要三步,第一步選續航,第二步選動力,第三步選裝包,由于我們的選裝包非常超值,基本上用戶都會選,那其實是兩步就能搞定。
問:黑盒智能駕駛方案可以大幅降低研發成本,但是零跑還是選擇了全域自研,這是否意味著智能駕駛成為零跑的賣點?另外,零跑C01是否有能力將品牌價值傳遞給用戶?希望這款車達成什么樣的戰略和目標?
朱江明:關于黑盒的模式,實際上我們在17、18年的時候就拒絕了,我們為什么說那個時候要自己研發,為了拒絕黑盒,用我們自己的技術來搭建整個架構,從感知到整個計算,到整個控制,就是這樣的一個邏輯,跟我們全域自研是一脈相承的,我們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玩轉”智能駕駛,要從系統架構到硬件、軟件,到算法,都要自主可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不斷地去提升算法的能力,能夠做到全球領先。
曾經我們也有這樣的成功案例,比如說我們在大華做的人臉識別,車牌識別,所有的PK競賽,我們每定一個合同都需要PK,誰的算法好,誰的識別率高,未來的汽車將來就是比安全,比你的好壞,自動駕駛這個是必須要比的,不能回避的要去PK的。所以,我們也會在這個上面花最大的精力去投入,去實現突破,對產品來說也能夠成為一個加分項。
第二個問題,現階段零跑的品牌價值,就是讓所有人感覺物超所值,同時,我們的產品還有很好的智能化,有比較好的設計感,這些最終成就一個品牌,來培養用戶心智。現在零跑的口號是“零跑汽車,超越您的期待”,希望讓大家聽到后感覺零跑就是一個物超所值的品牌,東西是不差的,一定是不錯的。我們目前在努力,也希望能去達到這樣的目標。
問:零跑CTC技術和其他品牌的電池底盤一體化相比有什么優勢?對于零跑C01的競爭力的提升有什么幫助?零跑是如何看待換電模式的?
曹力:零跑的CTC的技術方案就是我們把電池包去掉,沒有獨立電池包,我們把車身的結構作為電池包的一部分,它帶來的好處是就四個方面:一個是性能更高,整車的剛度提升了25%。空間上面可以更節省,可以節省14.5%的電池空間;在綜合續航上面可以提升10%;在安全性上面,剛度更高之后,比如說整車碰撞的安全性,讓整個電池包結構的安全性更高。
換電模式這塊,我們一直認為它跟手機的進化趨勢是一樣的,我們覺得手機從原來可以換電池,到現在的電池完全一體化,在整車上也是一樣的,我們認為在整車超過比如說四五百公里續航之后,它其實電池沒有必要直接換了,等到充電樁這些基礎設施越來越豐富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問:請教一下朱總,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在您看來零跑全域自研的意義是什么?或者說零跑想通過全域自研讓零跑成為怎樣的汽車公司?以及走全域自研什么時候可以享受技術投入的紅利?
朱江明:我們做了一個測算,我們在做到兩萬臺一個月的時候,我們核心零部件的毛利,外購基本上可以打個平手;如果超過3萬臺的話,我們就可以盈利了;到50萬臺的話,就有更多的盈利空間了。我舉個例子,說到車燈,像常州星宇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年整車不到50萬,是每年有幾個億利潤的公司。
如果一個電驅動的公司做到50萬,是非常大的上市公司,也是非常可觀,只要有一定的規模,全域自研所帶來的好處還是非常大的。
說到平臺化,現在是以電子電氣價格為主,不是以機械價格為主,電氣架構要做很多接口,智能座艙、車機要跟儀表連接、整車控制去連接,需要大量的軟件的適配和集成過程。如果選了兩個供應商,A和B,就要集成兩次,如果過了兩年,因為電子產品要遵循摩爾定律,更新的換代是很快的,去年上車的8155是最先進的,到明年年底可能又會有更先進的了,這個時候如果又選一個新的供應商,但你的車還沒有換代,又要做大量的集成,工作量龐大。
所以,在電動車時代,特別是智能的電動車時代,這種工作做是不可取的,至少在電動方面要全域自研的,如果這個技術要是沒有,類似于原來的傳統車,那么斷斷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