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進口Model 3做工相差有多大?實測結果令人意外
評測 發布于:2020-02-28 00:15:02
買特斯拉的理由有很多,尤其是國產之后,又在眾多理由當中多了一道兒性價比...
關于國產版本的說法也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做工、價格、配置、甚至是質量的,是真是假一時很難方便。好在,你們關注了電哥,實際測一測也就清楚了。
左:進口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右:國產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
現在我們能買到的Model 3版本也不多,僅有三款,依次為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國產版)、長續航全輪驅動版(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進口的四驅性能版)。
價位和續航差異如下:
減去補貼,目前國產版本的售價將低至29.9萬元,不到30萬的價格買到包含AP的Model 3還是非常香的。這次電哥實操對比的,正是國產的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以及進口的長續航全輪驅動版。
只是遠觀的話,要說一下子就能分辨進口與國產版本我是不信的,畢竟尺寸一致、做工看上去也無甚明顯差異。
想快速做出區分,觀察一下是否配備LED前霧燈是個不錯的辦法(國產版不具備),另外在尾標上中文的“特斯拉”Logo”也非常直觀了,長續航全輪驅動版也僅僅是換成了雙電機的英本標識。
右邊的國產版少了LED前霧燈(當然后霧燈是都有的)
再來一張正面視角的,看的更清楚
尾部有了中文logo 清晰明了
不過走進把玩,還是能夠發現些許端倪的。從前往后,前蓋縫隙就能夠明顯看出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出現了左右不均勻的情況,并且這個差異比較直觀。不過這個情況倒不是說就有缺陷了,左右不對稱其實是可以后期調平修正的,只不過進口版本似乎在這方面不怎么講究,就這么地了(通過我們后邊的實測數據更能夠說明問題)。
國產版本就不存在這么粗獷的差異了,至少視覺上還是非常對稱的,眼不見心為凈嘛。
側面就完全一模一樣了,早期進口版本大量存在的縫隙不均勻與底邊縫隙平整度瑕疵,在我們這次對比的兩臺車型上都沒有出現,可見對于特斯拉,品控雖難說過人但也一直在進步了,當然側門玻璃國產版本是由福耀提供,隨著國產化率的提高,國產版本將使用越來越多的本地供應商配件。
國產標準續航版與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都選擇了尺寸為235/45 R18的米其林PS4胎,這款胎偏向運動,提供了優異的抓地性能,從這也體現出特斯拉對于不同續航版本車型的操控要求都是一致的,就是胎噪相對浩悅系列要更大一些。
既然都是18寸,統一選用了這塊兒低風阻輪轂蓋板,如果你不喜歡是可以輕松取下的,這塊兒低風阻輪轂蓋在高速通行時對續航表現更有利,電哥覺得相比19寸來說更實用。
車門內隔音膠的密封性肯定是沒問題的,對實際使用不產生影響,就是這細節處理的依然是那么...不修邊幅?好歹的小幾十萬的車型了,怎么就不能再講究一點呢?尤其是咱中國人都好面子,極簡風一下子還不能完全適應。
再來看看國產,好吧依然是同等水平,估計也是同一套模具下來的,對于老美來說只要不在功能性上產生影響,估計這塊兒一時半會也不會改動了。
另外我還檢查了早期容易出現的轉向異響、車門難以關閉、后保險杠裝配不到位、LOGO貼歪等常見問題,在這次我手上的這兩臺車型上都沒有見到,小毛病以及裝配精度的確是有所提升。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后視角相比前蓋要舒服很多了,沒有那么顯而易見的均勻度差異,國產版則一如既往表現更佳,視覺上保持了一致的水準。
只可惜,國產版本仍然在視覺上被我揪出了點兒瑕疵,就是右后側的大燈明顯存在裝配不到位情況,雖然此處瑕疵應該是源自發生過的事故進行了維修更換,但是從維修的角度講,也有明顯的進步空間。
只是干巴巴看還是差了點意思,電哥這次是有備而來,分別對進口版本與實測版本進行了測量,當然受儀器精度、測試環境、測試人員等多重因素影響,以上測試數據僅供參考,如有正確,純屬巧合。
我們選取了前后蓋、前翼子板、前后車門共計8處測量漆面厚度,使用的是德力西的漆膜儀,支持鋁、鐵等多種金屬,娛樂的話肯定夠用了,下面直接展示一下測量結果。
從表格來對比會更直接一些,實測數據其實與做工觀感的結果是一致的,進口車型漆面厚度有些“神經刀”,厚的地方遠比國產版本厚,但是薄的地方又遠比國產版本薄,呈現出一種“隨心所欲”的姿態。最大差值達到了39.4μm,就沖這差值都快趕上車漆薄點兒的日系車漆面厚度了。
而國產車型整體的一致性就好上許多,沒有出現100μm以下的數據,整體比較平均,最大差值僅為21μm,幾乎為進口車型的一半,就噴漆這道工藝國產車型果然要更強一些,均勻太多了。
至于鈑金件縫隙均勻度,我們就測量前后蓋分左右各三次,然后求得一個平均值進行對比,由于此次電哥并沒有找到圓形塞尺,精度會受到一定影響。
我,電哥,測量
我測,我再測
鈑金縫隙均勻度的實測數據也印證了直觀視覺差異,進口車型的左前、右前縫隙平均值分別為2.8mm和4.7mm,1.9mm的平均差值已經是肉眼可見的差距,后蓋卻又出奇的一致,左右僅相差0.2mm,還挺隨性。
國產明顯就要均勻許多了,前蓋左右相差僅0.2mm,后蓋左右相差也僅為0.6mm,整體更加均勻,做工更加細膩。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里會產生一個誤解,會認為特斯拉怎么這么糟心呢?其實并非如此,即便以電哥本次娛樂性測量的結果來說,這樣的表現也是不錯的,以大街上非常常見的思域車型為例,其漆膜厚度側門僅在70μm左右,后蓋縫隙寬的地方超過了9mm,這么一對比,估計你就心里就有數兒了。
別看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與國產的標準續航版差了10多萬,但是其實配置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想了想除了外觀配置差異也就集中在是否提供后排加熱、揚聲器數量、以及是否提供地毯上了。不過據說后排座椅這項配置能夠通過后期付費開啟,硬件是已經到位了的。
國產Model 3 不標配后排座椅加熱,少了地墊略微讓人有些不爽
其他差異就體現在揚聲器數量和內飾顏色選裝的多樣性
可見,就配置無論你選擇了進口的四驅長續航還是國產的標準續航,并沒有什么體驗上的本質差異,因此想省錢購買國產Model 3是不需要為配置擔心的,都能夠舒舒服服的用,不會在選擇上讓消費者感到困擾,出現低配丐中丐高配貴幾萬的情況。
既然配置也沒有太大差距,那么10多萬的差價肯定是體現在性能上了,首當其沖的就是續航,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電池容量達到78kWh,續航為590km;國產的標準續航版電池容量大約為53kWh,續航為445km。
加速性能上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也以4.6s的成績,領先于國產標準續航版的5.6s。
老實說155km的續航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在我們過年回家的春運作死挑戰中,由于進口四驅長續航版帶給我們足夠的底氣,雖然我們經歷的長達數個小時的高速擁堵、車在囧途,但是還是一口氣從廣州開到了湖南郴州,選擇出省后在超級充電站補能,如果使用了國產版本,想必就沒有辦法采取這個大膽的方案了。
換言之,我們廣州 - 長沙這段路途當中,四驅長續航版僅需中途補能一次即可抵達,而國產版本則必須要補能兩次。
再說說加速性能,這一點反倒不會對日常操控產生明顯影響,畢竟僅相差1s且都屬于走在路上沒幾輛車能挑戰你的類型,酣暢淋漓的加速與隨叫隨到的動力儲備都能夠讓你心無旁騖專注于超車,相信就算你選擇的是加速性能最弱的國產標準續航版,也足矣讓你在快速路上稱王。
說起特斯拉怎么能不提到自動駕駛呢,由于目前國產Model 3標配了Autopilot,那么這樣智能的輔助駕駛系統已經足夠覆蓋常規的駕駛需求,性價比非常之高。另外若你預算比較充足,多花幾萬選裝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我認為也是不虧的,有了這套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你就能真正體驗到特斯拉地圖導航、智能召喚等功能的強大,著實非常有趣。
由于特斯拉本身扎實的續航能力與超充覆蓋,其實僅根據是否有超過700km的長途出行需求進行選擇即可。有這種長途需求那么我建議你選擇進口的四驅長續航版,否則要是僅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使用,國產的續航能力也已足夠。省下的大筆錢不妨拿一部分選裝一套完全自動駕駛功能套裝,如此便能進一步體驗特斯拉最核心的科技魅力,你說是嗎?
(圖/文/攝:皆電 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