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實車對比!奔馳EQC與奧迪e-tron誰才是最強純電SUV?
導購 發布于:2018-10-04 22:21:23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攀升,加上中國消費者對大型車的執念,豪華SUV一度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寵兒,尤其是以BBA為首的德系品牌。這兩年,汽車產業『新能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但豪華純電SUV的選項卻并不多,除特斯拉之外,只剩下些小打小鬧,還有待時間檢驗的自主品牌。
但就在上個月,豪華純電SUV的市場格局迎來了巨變。先是9月5日奔馳帶來了EQC,接著9月18日奧迪帶來了e-tron。發布時間僅隔13天,產品屬性又如此重合,EQC與e-tron明顯是針鋒相對、有備而來。
9月5日,奔馳EQC發布會
9月18日,奧迪e-tron發布會
以前我們會說,交通政策的緊縮、漫長的搖號等待、高昂的拍牌費用是消費者們選擇電動車的主要原因,但這一次卻不同了,上升到豪華SUV的消費級別,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唯一的出發點就是——對車本身的興趣。所謂『窮人才談性價比,土豪只說我喜歡』。
這一次,皆電就在巴黎車展現場為大家帶來『豪華純電SUV的最強對決——奔馳EQC與奧迪e-tron實車對比!』就算買不起,看看熱鬧也過癮。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EQC是奔馳旗下純電動子品牌EQ的第一款量產車型,基于奔馳MEA電氣化平臺打造,定位于豪華純電SUV。而奧迪e-tron同樣也是奧迪旗下電氣化戰略部署的第一臺量產純電SUV。
純電SUV打響第一槍,兩大巨頭的恩怨情仇從燃油車延續到了電動車。甚至可以說,EQC與e-tron的歷史意義大于現實意義。
基礎參數對比 | ||
參數/車型 | 奔馳EQC | 奧迪e-tron |
車型定位 | 中型豪華純電SUV | |
售價 | 未知 | 7.48-8.67 萬(美元) |
國產時間 | 2019年 | 2020年 |
綜合續航 | 450km(NEDC) | 400km(WLTP) |
動力參數 | 300 kW / 765 N·m | 300 kW / 664 N·m |
棋逢對手,興致盎然,兩臺傳統車企在純電領域的處女作,能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首先來看看奔馳EQC的外觀。EQC沿用了奔馳Generation EQ概念車的設計語言,前臉并沒有采用國內流行的全封閉式格柵,而是選用了主動關閉式格柵(或可提供多種格柵選裝)。
獨特的貫穿式日間行車燈勾勒出兩側大燈的弧角輪廓,并將格柵上沿點亮。外側大面積U字形亮黑色面板與兩側大燈組相接。凸起的線條嵌入前發動機蓋,營造出霸氣外露的肌肉感。
EQC車身整體比例與奔馳GLC相仿,軸距為2873mm(與GLC保持一致)。車身通過側面的EQC銘牌和前大燈及輪圈中的藍色裝飾來凸顯電動車身份,同時還有AMG-Line運動套件版車型可供選擇。
相比前臉與側身,EQC的尾部造型則十分簡潔,甚至有點樸素。除了貫穿式尾燈與銀色后尾杠外,并無其它亮點。
再來看看奧迪e-tron。新車也沒有采用全封閉式設計,反其道而行之,前臉的密幅鍍鉻中網反而營造出別樣機械美感(在格柵設計這點上,EQC和e-tron兩者走得都是偏保守的路線)。
兩側燈組造型獨特,大燈扁平且尖銳,額外延伸出的“眼角”帶有橫向飾條,恰可以與格柵相呼應,使得整個前臉透出幾分兇狠。
再來看看奧迪e-tron的側身。
e-tron的側面有一大亮點——它是首款搭載電子后視鏡的量產車。這套后視鏡配合車內的電子顯示屏,不僅可提供更加清晰的后視效果還擁有更小的體積,對降低車體風阻也能起到一定幫助(但限于法律法規,這項技術還不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搭載使用)。
e-tron的尾巴采用奧迪高端車型上的貫穿式尾燈設計,之前我們在A8、Q8車型上都曾見到,且不再采用早前Q系列SUV的全包式后備箱蓋,而是和新版Q3一樣采用分體設計,因此尾燈也變成多段拼接式燈組。
在外觀方面,可以說奔馳與奧迪都偏保守。相較于其它電動車品牌的大刀闊斧,你在EQC和e-tron身上會看到更多燃油車的影子,或許這就是傳統車企的『設計慣性』吧。但好在,兩者都延續了各自品牌的標志性元素,消費者的認可度與接受度都很高。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在筆者看來,還是燈廠奧迪的外觀更加吸引人。
作為豪華品牌的標桿,奔馳在內飾質感方面從未讓消費者失望。EQC車內,大膽的貫穿式屏幕設計將中控屏與儀表盤完美融為一體,并取消大部分實體按鍵,改用觸控按鈕。
中央扶手區域選用了鋼琴烤漆材質飾板,搭配全新樣式方形空調出風口、藍紫色儀表背光、氛圍燈。在營造豪華感的基礎上,也進一步加深了純電動車專屬的科技感屬性。此外,新車還有望搭載奔馳全新的MBUX人機交互系統,繼續拓展人機交互的可能性。
如果說EQC內飾主要是贏在豪華質感,那奧迪e-tron則是勝在科技感。e-tron內飾中搭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6塊液晶屏幕,它包括:(1)中控上下兩塊10.1英寸和8.6英寸屏幕,分別控制智能媒體系統、車載空調系統;(2)主、副駕駛的車窗下方兩塊7英寸OLED屏幕,用于顯示電子后視鏡畫面;(3)方向盤后方12.3英寸電子儀表盤,以及后座的空調控制液晶屏。
最大亮點一定是車窗下方的兩塊7寸OLED電子后視鏡顯示屏。它是電子后視鏡的組件之一,OLED顯示屏能夠解決傳統后視鏡在天氣不佳或光線不好時視線模糊的痛點。
而第二大亮點在于科技感爆棚的飛行電子檔桿設計,搭配上方8.6英寸+10.1英寸的中控屏,像極了未來飛行器上的操作握把。
在內飾風格上,兩者比較容易區分。奔馳EQC更加偏向豪華質感,奧迪e-tron則是在科技感上更勝一籌。兩者都為車型注入了許多具有智能科技交互界面,這也是現代電動車研發的特征——重產品,更重交互。
空間尺寸對比 | ||
尺寸/車型 | 奔馳EQC | 奧迪e-tron |
長度 | 4761mm | 4901mm |
寬度 | 1884mm | 1935mm |
高度 | 1624mm | 1616mm |
軸距 | 2873mm | 2928mm |
從參數上來看,奧迪e-tron在車長與寬度上都要略大于奔馳EQC,且在中國消費者最在意的軸距長短上,奧迪e-tron也要多上5.5cm。
奔馳EQC前后排體驗
奧迪e-tron前后排體驗
反映到實際乘坐體驗,兩者差異并不明顯。再來看看儲物空間。由于尚未得到兩款車型的具體參數,所以這次只能直觀地看看它們后備箱表現。
奔馳EQC后備箱
奧迪e-tron后備箱
兩臺車在日常用車過程中,空間方面無需擔心,基本能夠勝任一家人短途出游。我想,這就是咱們中國消費者為什么喜歡大車的原因——除了有面子、裝的東西還夠多。
動力總成對比 | ||||
動力/車型 | 奔馳EQC | 奧迪e-tron | ||
動力結構 | 前后雙電機+四驅 | |||
最大功率 | 300kW | 300kW | ||
最大扭矩 | 765 N·m | 664 N·m | ||
百公里加速 | 5.1s | 5.7s |
動力方面,EQC采用前后雙電機的全時四驅結構,最大綜合功率達到300kW,峰值扭矩為765N·m,0-100km/h加速時間為5.1秒,最高車速可達180km/h。EQC搭載了奔馳全新研發的電控系統,它能夠為前后軸智能分配扭矩,前驅電機主要負責EQC從起步到勻速的過程,而后驅電機則在后段加速上起到重要作用。
EQC的電池將有多個版本:海外版EQC的電池將由戴姆勒的子公司 Deutsche ACCUMOTIVE生產,電池組由384顆鋰電子電芯組成,總容量約為80kWh,NEDC綜合續航超過450km;國內版EQC的電池將由寧德時代提供,容量將達到70kWh;除此之外,還可能有LG供應的電池版本。
此外,EQC新車將支持110kW快充,使用該充電方式,EQC電量從10%充至80%僅需40分鐘。
而奧迪e-tron的動力總成將基于保時捷Mission E同平臺打造,裝配前后雙電機(跟奔馳EQC一樣采用異步感應電機),實現全時四驅。普通模式下,雙電機的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265kW,最大輸出扭矩為561N·m,0-100km/h加速時間為6.6秒;在增壓模式下,雙電機綜合最大輸出功率能提升至300kW,最大輸出扭矩為664N·m,0-100km/h加速時間為5.7秒。
e-tron將搭載容量為95kW的電池組,WLTP續航將達到400公里。據悉,后續的國產版本或將和國產奔馳EQC一樣,換裝寧德時代的電池,容量有望增加到118kWh,屆時,國產版e-tron的續航里程還將有大幅度的提升。
奧迪e-tron將支持150kW快充功率,屬目前快充技術的最高檔(其它快充多為110~130kW功率),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80%充電。
動力方面,兩臺車都屬于中上水平,中規中矩、亮點不多。在電池續航方面,奔馳和奧迪都沒有大作文章,難免會給國內消費者誠意不足的感覺。畢竟,國內消費者都快要被比亞迪慣壞了,不是超跑級別的動力加速已經不入法眼了。
總結起來,兩款車型有許多共同點:一是外觀設計上都沒有走激進路線,更像是傳統車向電動車的過渡產品;二是動力總成上都是差強人意,續航也只是中上水平(考慮到WLTP標準);三是這兩臺車都在強調科技配置,這一點奧迪e-tron更甚。
奔馳EQC發布之后,2.425噸的車重控制一直被人詬病,奔馳也被人形容為“大象轉身”。畢竟,同樣的答卷『放在其它車企上是90分,放在奔馳上是60分』,這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亮點與槽點都很滿。
而奧迪e-tron這一次不僅會玩燈了,車內的6塊液晶屏+飛行檔把+電子后視鏡絕對是科技控們的一大殺器。
怎么選?首先是看自己的品牌喜好。如果沒有品牌傾向的話,兩者的配置、空間、動力、售價方面都高度重合,僅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走向不同,因此筆者建議,喜歡科技感、年輕風格就選奧迪e-tron,想要成熟穩重、有品質感就選奔馳EQC。
奔馳EQC和奧迪e-tron都已公布國產計劃。
奔馳EQC將在明年率先在北京的工廠生產,并在明年年底前在中國市場銷售;奧迪e-tron則計劃在2019年以進口的方式引入國內進行銷售,而后在2020年落地長春實現國產。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中國已經成為車企們的兵家必爭之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數十家造車新勢力,早已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如今奔馳與奧迪兩大山脈想在新能源領域拓展疆域,也必定要經過中國市場的歷練。兩款車的國產計劃躍然紙上,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翹首以盼的好消息。
奔馳EQC與奧迪e-tron之間的劍拔弩張,有三個吃瓜群眾怕是最為緊張。
首先是特斯拉,EQC與e-tron入市廝殺,打破了Model X一家獨大的局面,特斯拉的產品獨有性也將不復存在。雖然是純電起家、先人一步,但面對奔馳、奧迪這些傳統巨頭來說,『要么不出手,出手就一招致命』。除了自身頑疾,留給特斯拉的難題又多了一道。
特斯拉Model X
其次是寶馬iX3。作為德系三駕馬車,奔馳與奧迪都已經率先發力,同級產品寶馬iX3只能落得一個被動處境。是否能后發制人?還得看iX3的產品力如何。這個Timing點,壓力x2。
寶馬iX3
最后是國內的自主品牌們。雖說近期的國產純電SUV有不少亮點,有進軍中高端市場的Marvel X、蔚來ES8,有主攻平價市場的威馬EX5、小鵬G3。但是,一旦BBA等豪強開始發力,以它們的技術實力與市場能力,留給自主品牌的窗口期將越來越短。一旦外敵來臨,自主品牌能夠憑借什么來應對?
榮威Marvel X
蔚來ES8
『奔馳EQC VS 奧迪e-tron』是兩個偉大對手的一場偉大戰爭,這場戰斗波及的范圍已經遠遠超過產品本身,而是上升到能影響整個純電動車行業的發展。這就是為什么它們一個叫奔馳、一個叫奧迪的原因吧。
(圖/文:皆電 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