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鏡 僅1款插混車型后備廂空間不受影響
用車 發布于:2018-11-20 11:57:47
上一期我們對6款熱門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后備廂空間進行了實測,結果是除了唐DM以外,其它車型的后備廂空間或多或少都受到電池的影響。轎車和SUV相比,轎車受到影響的程度會更加明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基本都是在原有燃油車的結構基礎上增加電池而來,因此電池占據車內空間多寡就非常重要了。
為了了解其余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后備廂空間狀況,我們趁廣州車展對多款熱門車型的插電混合動力版本和燃油版車型的后備廂空間進行量化對比,看看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后備廂空間縮水情況。
測試還是老方法,汽車的后備廂由于懸掛部件等原因往往并不規則,因此我們對同一品牌車型選取同一測量點,測量插電版和燃油版車型后備廂空間大小的區別。為了更直觀的展示,我們除了使用卷尺進行具體數據測量外,還使用20寸、24寸、28寸三種尺寸的行李箱進行直觀對比。
在插電混合動力轎車中,比亞迪秦是當之無愧的冠軍,路上的可見度相當高。它的配置水平、動力系統以及售價都有不錯的優勢。在9月份比亞迪推出了全新一代車型——秦Pro,新車外觀套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設計語言,顏值提升也給它帶來不少加分。
DM插混版搭載1.5T+電機組成的混動系統,匹配6速雙離合變速箱,0-100km/h加速5.9秒;純電版車型搭載了一臺可輸出120kW(163PS)的驅動電機,并改用了三元鋰電池組,純電可行駛80公里。
秦Pro DM的動力電池布置在車身中央底部,電池容量并沒有公布。懸掛方面,低配車型配備的是扭力梁懸掛,高配車型則配備多連桿懸掛,可以看出懸掛類型是不受電池影響的。
經過實測,秦Pro DM后備廂的寬度、高度均有所減少,并且油箱容積減少了11L。混動版后備廂底部布置有油箱和排氣尾段,另外后備廂下原備胎位置有充電線放置盒、補胎液、充氣泵等,因此占據了后備廂底部的空間。實際空間使用方面,秦Pro DM還是能放置28寸、24寸、20寸三種尺寸的行李箱。
從實際的對比來看,秦Pro DM后備廂兩側寬度都有被零部件占據,放置3個尺寸的行李箱之后剩余的空間并不多,空間是有打折扣的。
起亞K5 PHEV在外觀上基本沿用汽油版車型設計,前臉處增加主動開閉式進氣格柵,同時在左前翼子板上增設了充電接口,內飾同樣沒有做任何改動。由于現代起亞是一家,因此K5 PHEV和索納塔PHEV的動力系統是一樣的,同樣是75公里的純電續航。不過起亞K5的定價還要更低一些,因此性價比相比索納塔PHEV還要高。
起亞K5 PHEV的動力電池布置在后排座椅靠背后以及備胎位置,因此后備廂的空間可以明顯看到受到了電池的侵占。起亞K5 PHEV采用的是鎳鈷錳鋰電池,電池容量為12.9kWh。懸掛方面都是采用多連桿后懸掛。
從我們的實測可以看到,起亞K5的長度、寬度、高度都受到影響,油箱容積減少了15L,并且沒有配備備胎,實際空間表現只能放下一個28寸及20寸行李箱,剩余的空間并不多。而燃油版則可以輕松放下3種尺寸的行李箱,并且還有不少剩余的空間。
當然了,插電混動版的后備箱電池上方還有些空間,不過由于下方是電池,因此只能放置一些相對沒那么重的小背包等物品。從實測的結果來看,K5 PHEV后備廂空間受電池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對后備廂空間要求不高的,那么這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還是不錯的。
新款的比亞迪宋已經在8月推出上市,新車推出了燃油、雙模和純電三個版本,外觀方面沿用了新家族式“龍顏”外觀,整體和大哥唐頗為相似,不同動力版本會通過不同的進氣格柵進行區分。混合動力版本的宋搭載1.5T發動機和永磁同步電機,匹配6擋雙離合,純電續航里程80km。
宋DM的動力電池同樣布置在車身底部,電池采用的是三元鋰電池。懸掛部分全部采用了多連桿后懸掛,并且全系標配全時四驅,后軸布置有后電機。
經過測量,宋DM的后備箱長度、高度都受到了影響,后備廂地板明顯高出尾門門檻,導致后備廂高度減少了50mm,這也是明顯受到了后電機的影響。油箱容積減少了14L,后備廂沒有配備備胎,只有補胎液、充氣泵等部件。
實際空間體驗都可以放置3種尺寸的行李箱,不過宋燃油版顯然富余的空間會更多。
作為SUV,后備廂受到電池的影響相對較小,不過由于宋DM采用的是全時四驅,因此后備廂底部會被一個大電機占據不少空間,導致后備箱地臺會高出,不過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空間受影響的部分算是無足輕重的,不過后備廂離地高度較高拿取較重的物品就會沒那么方便。
CS75 PHEV的外觀基本上是延續了燃油版的設計,在細節方面會有所差異。動力系統搭載的是一臺1.5T發動機和兩臺電動機,綜合輸出255kW/605Nm,純電續航里程為60公里。作為長安最暢銷的SUV之一,CS75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會受到不少關注。
長安CS75 PHEV電池布置在車身底部中央,電池采用的是時下常用的三元鋰電池,電池容量為12.96kWh。驅動方式上,插電混動版車型全系標配四驅,后懸掛皆采用多連桿獨立懸掛。
實際測量,CS75 PHEV車型的后備廂寬度要比燃油版寬,長度一致不過高度則要低50mm。油箱和后備廂容積同樣沒有公布,不過不論是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還是燃油版都配備了備胎,這一點還是相當意外的。
空間體驗上, 雖然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后備廂高度有所減少,不過依舊可以輕松放下三種尺寸的行李箱,并且還有不少富余的空間,實用性比較強。
長安CS75 PHEV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中少有的配備了備胎的車型,并且提供了四驅,從性價比來看還是不錯的。
領克01 PHEV在外觀與內飾設計上與燃油版領克01保持了基本一致,整體設計分風格比較簡潔,橫向式大嘴進氣格柵非常有層次感。
動力方面,領克01 PHEV搭載一套由1.5T 直列三缸發動機和電動機以及電池組所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負責驅動;電動機的最大功率為60kW(82PS),峰值轉矩為160N·m,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純電動最大行駛里程為51km。
領克01 PHEV的動力電池布置在車身底部,電池采用的是三元鋰電池,電池容量為9.4kWh,后懸掛依舊采用多連桿式。
實際測量,領克01 PHEV的后備廂沒有受到電池的影響,長寬高都與燃油版一致。不過混動版并沒有公布油箱和后備箱的容積。備胎方面,插電混動版是沒有配備備胎的,取而代之的是蓄電池,這個蓄電池是供發動機啟動以及車內用電器使用的蓄電池。
實際空間利用方面,領克01插電混動車型和普通車型都一致,可以輕松放下3個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并且富余的空間非常多。
由于領克01是SUV車型,并且都是前驅布置,因此后部并沒有受電池影響太多,不過和大多數多插電式混合動力一樣是沒有配備備胎的。
途觀L PHEV與燃油版途觀L的外觀內飾基本一致,細節上的區別則是增加了藍色PHEV的標示,另外它的充電口位于前進氣格柵內。動力方面搭載了1.4T發動機和驅動電機組成的混動系統,純電續航里程為52km。
途觀L電池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電池采用三元鋰電池,容量為12.1kW·h,而油箱則被布置在了后備廂下方。懸掛采用多連桿懸掛,并沒有配備四驅版本。
實際測量,途觀L PHEV后備廂長度受到了些許影響,寬度則一致,高度有所減小。油箱容積也減少了13L,從官方公布的后備廂容積也可以看到,途觀L PHEV后備廂容積減少了63L,并且沒有配備備胎。
空間體驗上,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后備廂高度雖然有所減少,不過還是能夠輕松放下3種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實用性并沒有減少太多。
途觀L PHEV綜合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不過較高的售價也是不小的阻礙。另外在拍攝車中只發現了補胎液并沒有配備充氣泵則略微不夠厚道。
WEY P8是WEY旗下首款混合動力四驅SUV,并搭載2.0T直噴發動機+后軸驅動電機的四驅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車型定位同WEY VV7保持一致。WEY P8搭載了官方稱之為PLUG- in intelligent 4WD插電式混合動力智能四驅技術,算是彌補了VV7車型沒有四驅的不足。
WEY P8電池布置在后排榮威eRX5的電池布置在車身底部靠后位置,電池容量為12.96kWh的三元鋰電池。懸掛并沒有受電池影響,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掛。
經過實測,WEY P8后備廂的長度有所增加、寬度沒有減少,但后備廂高度要比VV7小不少,可以明顯看到凸起的大凸臺。這是由于WEY P8的后備廂底部布置有充電模塊等部件,因此占據了后備廂底部的空間,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WEY P8沒有配備備胎。實際空間使用方面,雖然兩車都能放下三種不同尺寸的行李箱,但是VV7會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從數據來看,WEY P8油箱容積比VV7少了20L,后備廂高度低了110mm,后備廂的空間受到了的影響比較明顯,但好在后備廂比較規整,第二排座椅支持4/6放倒。
從實測的7款車來看,轎車車型由于離地間隙較低,可以供電池布置的位置并不多,后備廂空間容易受到電池的影響,實用性打了折扣但這也是目前插電混合動力轎車無法避免的情況。SUV由于離地較高,電池能布置的位置較多,對后備廂空間的影響較小,不過普遍都會占用備胎的位置,因此大多數插電式混合動力SUV都沒有配備備胎,長安CS75插混算是一個例外。
不過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未來電池體積也會越來越小,占用車內空間也會減少;不過現如今電池體積對后備廂的影響是明顯的,如果對后備廂的利用率較高,那么建議還是選擇SUV車型,轎車后備廂容積會更小。(圖/文/攝:皆電 周建強)
7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后備廂空間 | |
車型 | 后備廂是否減少 |
秦Pro DM | 減少 |
起亞K5 PHEV | 減少較明顯 |
宋DM | 減少較明顯 |
長安CS75 PHEV | 減少 |
領克01 PHEV | 不變 |
途觀L PHEV | 減少 |
WEY P8 | 減少較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