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用車 發布于:2019-05-07 17:57:13
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就是因為在這4個S: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全流程體驗下來,沒有一個環節是讓人舒服的。
01
說來慚愧,雖身為媒體,我和4S之間遇到的糟心事可一點也不比在座的諸位少。
就拿出我3年前的這次購車經歷,隨便列幾樣出來:
1、提車時車子挪了10米不到就油盡熄火,而馬路對面,40米開外就有一家加油站。
2、購車款項不夠透明,強制車險,你談車價是沒什么用的,亂七八糟落地價加起來,該有多貴還是多貴。
3、明明說清楚了項目,保養時還要推薦各種亂七八糟全家桶給你,推薦項目的價格往往特別美麗。
4、我這思域小保時說明書是建議買燃油添加劑的,很多店都是買了后不聲不響,最后不給你這一小瓶東西。
我就單說這第四項吧,你問4S,顧問會解釋說已經加進去了,然而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東西是要混著一箱油用的,這不睜眼糊弄人嗎?
你要是反問一句,對方又會馬上給回一瓶新的給你,要知道這瓶東西可是140多元呢。
我當然不會吃這個啞巴虧,但是很多人,其實并不是十分清楚這件事,4S就這么不聲不響收錢不辦事了,這心情能好嗎。
車我挺滿意,但是與之相伴的購車、服務體驗,卻總是在減分、減分、直至負分。
02
再結合之前的奔馳女車主,這事兒能鬧這么大,不就是因為激起了群眾的反抗情緒么。
可不可以建議客戶做金融分期?
當然可以。
可不可以收取利息的同時,再收取一筆手續費?
當然也可以。
但是這必須是建立在用戶知曉的前提之下,賺錢和騙錢,能是一回事嗎?
說到底,我最反對的,就是這不透明,所有4S的信任危機,基本上都和不透明脫不了干系。
03
其實我上面說的那些,大多還只是隔靴搔癢。
4S真獅子大開口的時候,往往體現在這個環節,修車。
1、無中生有
保養時給你推薦個全家桶什么的再正常不過了,你喊無懈可擊都沒用。
比如你換個變速箱油吧,非說直接換是換不干凈的,強烈建議要用機油添加劑先清洗一遍,不然白換。
然后接著說你這剎車盤都繡了,要不給剎車盤做個大保健嘛。這樣安全性才有保證。
有點抖動動不動就要清洗節氣門,不洗?那不好意思到時可能有嚴重的后果...
一般消費者聽了這些話能不怕么。
2、一錘子買賣
大多數人其實不懂保養,也不想懂,更不想去研究什么用戶手冊。
這時候4S建議你一定要在店內做如此這般若干項大保健,如果你不在店內做這些項目的話,那不好意思出了問題就說不清了...
更不要說不少地區在哪兒買車,你得一并把保險、上牌、甚至是精品加裝等全家桶都給買了。
否則就別想提到車,店內首年保險,一般貴的令人發指。
熱門車型花樣就更多了,什么店慶版、特別天窗版等等魔改版就上來了。
其實消費者買車,來4S就是圖個放心,你車該賣多少錢就說多少錢?我們也不想占便宜,又不是不讓你賺錢。
只是能不能不要每次都是巧立名目花言巧語獅子大開口,這不殺雞取卵么。
3、小病大修
燈有點兒毛病吧,得花幾千換個大燈總成。
20000公里剛過吧,建議趕緊換火花塞。
空調不制冷?馬上推薦你給空調管路來套大保健。
怠速不穩?馬上就說油品有問題。反手又是推薦一通油路清洗大保健。
4、偷梁換柱
體驗不好,不全是集中在換修貴上。
原車自帶的煙灰缸、原廠地毯、提車油費、底盤隔音棉等等,你要是不機靈點兒,提車后分分鐘發現這些東西就沒了,或者給你算在精品套裝里。
這些層出不窮的小動作,時不時擊穿你的購物體驗下限。
更明目張膽點兒的還有高配車變低配輪轂/大燈的呢。
千萬祈禱自己的車少出點麻煩吧,在外面修不放心,去4S吧又怕被狠宰,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信任呢。
04
為什么4S購車、用車體驗會這么差呢?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
1、從業素質參差不齊
在這里我不想搞人身攻擊,或者一棒子打翻所有人。
但是我真的想說4S店能不能稍微拔高一下從業人員的選取標準以及規范性?
我們為什么討厭4S銷售、服務顧問,就跟我們為什么討厭房產中介、以及騷擾電話是類似的。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也就是說我們是來消費的,我們希望得到花費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應有的服務。
而不是說連最起碼的自家產品都不了解,一上來就是牛皮糖式的導購。
各別熱門車型還有銷售拽的都不搭理人的,一時間你不知道是來消費的,還是來求人的。
2、4S店本身唯利是圖的招聘體系
由于門檻低,4S對于銷售員工的招聘那是從來都不上心的,太容易了。
因為你不來做,你不想做,自然也有別人來做
于是我們能見到不少銷售拿著極低、甚至是為零的底薪。
那么一個月賺多少全看提成唄,一個月十幾二十臺的業績任務壓下來,自然是能快速把車賣出去就行。
什么客戶關系、用戶體驗,都放一邊去吧。
沒交錢之前或許還搭理你,一旦成交后,可能找這個人都費勁了。
3、經銷商壟斷車源
為什么體驗差,用戶還得前赴后繼前去挨宰呢。
因為壟斷唄,不少廠家都是打包把車賣給4S就拍拍屁股完事兒了,4S花大錢買了車,自然要想方設法給撈回來。
消費者除了4S,是沒有其他放心渠道可以購車的,少了競爭,這就是一錘子買賣。
迫于庫存壓力,4S會想盡辦法圍繞購車以外的其他環節來層層刮油割肉。
這下能理解為什么各種套路覆蓋買車、用車、金融、售后等全生命周期了吧。
哦對了,這些售后全生命周期,也是被4S壟斷的,礙于質保或其他因素,你多少非要跟4S打交道不可。
正是惹不起,也躲不及。
05
如何才能改善現在4S服務差、服務貴的難題呢。
歸根到底,還是在透明二字,賺錢天經地義,但是一定得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礎上。
賣得貴不貴,是你的事,愿不愿意買,是我的事;
嫌貴,我可以不買,但是耍花樣誘騙就不合理了。
提高透明度,該賺的錢就賺,不該賺的就克制一點,提升用戶體驗,才是規范整合行業的不二之選。
在這我想舉個數碼產品的例子。
我上學那會兒攢機是一門技術活,你需要對各路產品如數家珍、敢于直面電腦城賣場群起而攻之的陣仗。
另外你體力也最好強一些,畢竟最終得是靠人肉比價,地毯式搜索。
最后,你還得練就一副火眼金睛,看著人家組裝,認準了收貨,過了這個村這個店,再發現就嫌晚了。
跨國人山人海,也穿過套路山套路海,最終抱得主機回家。
那會兒DIY知識可是硬通貨,不斷有同學找你攢機。
因為購買體驗是極差的、售后那更是沒有,你要是不懂,買貴了的概率最低也是100%。
后來的事大家也都清楚了,隨著京東等電商的崛起,迅速革了數碼賣場的命。
因為這個中間層,無論是B端還是C端,都是完全是不需要的。
如今數碼產品的購買、售后體驗已經非常正規了。
價格透明,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有問題走售后。
所謂的新零售,就是把不需要的層級砍掉,提升效率,提升信息、價格透明度,保障服務。
曾經紅火的電腦城賣場,也就成了往日云煙。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宰賓客,眼看它樓塌了。
等量代換一下,有沒有什么能徹底提升汽車銷售服務模式呢。
我認為還是有的,作為大宗消費品,廠家如果把銷售、售后、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捏在自己手里,是不是就能夠提升整個流程的用戶體驗呢。
為什么我們都覺特斯拉購買體驗好,無它,唯透明爾。
上網看多少錢就多少錢,顧問介紹產品也僅圍繞產品本身,不存在誘騙式消費
保險什么的你喜歡在哪兒買就在哪兒買。
整個流程透明化、專業化之后,用戶體驗自然就上去了。
要知道我買杯10塊錢的波霸奶茶,都能得到點頭哈腰、無條件退款的服務,憑什么花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買車就得受氣呢?
我能夠理解為什么新勢力扎堆搞自營,就算不自營也是搞加盟制。
為什么盛傳蔚來服務逆天,并不是說蔚來就做的多么優秀,全憑同行襯托罷了,
壓庫給經銷商這種打法,近乎自毀長城。
產品強勢的時候還好說,一旦走了下坡路,抗壓的經銷商為了活下去可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因為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我想花的明白,買個舒心罷了。
(皆電 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