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屠夫+配置狂魔 試完零跑C01后還滿意嗎?
評測 發布于:2022-11-09 11:03:56
今年9月29日,零跑汽車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繼“蔚小理”之后第四家成功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回想2019年,零跑交付的第一輛量產車S01被外界嘲笑為“老年代步車”,銷量慘淡到讓不少人擔憂零跑還能“活”多久。而到了2020年,零跑汽車推出了更便宜的T03,售價僅8-9萬元,結果成功打開了低端市場,成為零跑汽車2021-2022兩年的絕對主力車型,至今已銷售近9萬輛。
之后,零跑繼續以一年一臺新車的速度推出了SUV車型C11和旗艦轎車C01,逐步向中端市場靠攏,零跑不僅活下來了還成功上市。
從S01到C01,零跑的設計和技術是肉眼可見的進步,對于這臺旗艦轎車不少人冠以價格屠夫和配置狂魔,我們這次試駕的車型是后驅超長續航版本,這也會是比較走量的一款配置,下面一起來看看它的動態表現吧。
1.零跑C01定位中大型轎車,一共推出5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19.38-28.68萬元。
2.新車采用了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架構,也就是將電池整合進車身,底盤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結構。
3.車機搭載高通8155芯片,和C11一樣具備3個屏幕,中控12.8英寸,儀表和副駕娛樂屏均為10.25英寸,支持三聯屏顯示。
4.全車標配28個高精度感知硬件,加上自研凌芯01芯片,能實現L2+級智能駕駛輔助,NA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支持訂閱方式開啟。
5.續航提供5個版本,包括500km標準續航版、606km長續航版、717km超長續航版、630kmPro性能版、630kmPro+高性能版。
前三個版本都搭載了200kW/360Nm后電機,7s+破百;后兩個版本則為雙電機四驅,系統綜合輸出400kW/720Nm,最快的高性能版3.66s破百。
零跑C01的外觀、內飾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在這里我們直入主題,先聊聊零跑C01的駕駛感受。
首先,從動力來看,單電機后驅版本的動力都一致,搭配最大功率200kW,最大扭矩360Nm的電機,不同電池容量的車型加速會有些許差別;四驅版本就是在后驅的基礎上多一個動力參數一樣的前電機,加速能力也就提升一倍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四驅車型3-4秒的加速著實強悍了些,實際會有些動力過剩。后驅單電機版加速7秒出頭的動力可以說是剛剛好,也是目前燃油中型車甚至中大型轎車(入門版本)的加速水平。
重要的一點是,電機先天的大扭矩輸出,讓車輛在起步以及中低速情況下都有不錯的提速感,這一點體驗很重要。
零跑C01在動力調校的思路上是偏舒適的,單電機版本起步并不會太沖,表現比較柔和,中低速工況下有不錯的提速,不過當車速超過80km/h后它的加速g值就會下降的比較多,不如前面加速來的猛。
我們對它進行的百公里加速測試也證實了這一點,實測它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7.19秒,和官方加速成績基本一致,g值曲線在80km/h后下降明顯,后段提速會相對弱一些。
駕駛模式上,零跑C01提供了平穩、強勁和自定義三種模式,前兩種模式下的動力輸出、動能回收力度不可調,自定義模式可以自由調節動力、動能回收和轉向力度。
在平穩模式下就基本滿足日常駕駛需求,畢竟走走停停的城市道路并不需要多動力反應多靈敏,否則容易頭暈。
強勁模式的動力反應稍快一些,但其實零跑可以調校的更“變態”一些,和平穩模式拉大點區別。
動能回收方面,零跑C01的動能回收都不會太強勁,介入時也不會太突兀,循序漸進的力度加強讓人很好適應。
相比動力調校,零跑C01在底盤上的表現就要遜色些了,雖然采用了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掛,但是并沒有體現出相應的高級感,懸掛在舒適和操控之間并沒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不過懸掛整體還是會更偏舒適取向,減振的初段比較軟一些,在停車挪動時踩下剎車甚至會有些對角線的車身晃動,遇到一些小顛簸路面時它可以很好的過濾,遇到一些稍微大一些的不平路面時它的處理又會比較簡單,車身會有多余的跳動。
轉向方面,零跑同樣也提供了多種模式選擇,能夠明顯感受到助力的差異,不過整體還是會很電子,喪失一些操控感。
對于這臺旗艦轎車我認為可以調校的更運動些好,懸掛增加些韌性。
在幾天的試駕中,我們也簡單的體驗了一下它的輔助駕駛功能,同樣它的硬件水平是挺不錯的,還是自研產物,可實現HWA高速輔助駕駛、ICA高速巡航輔助、TJA交通擁堵輔助等多項L2++級智能駕駛輔助。
硬件上,由12個超聲波雷達、 5個毫米波雷達、 4個環視攝像頭、 4個盲區攝像頭、一個前向雙目攝像頭以及一個車內人臉識別攝像頭組成,使用凌芯01自動駕駛芯片,算力在8.4TOPS。
開啟方式和特斯拉、小鵬等車型一致,將懷擋下撥兩次即可,目前可以體驗到的功能包括常見的L2輔助功能外還可以體驗自動變道輔助。
實話實話,零跑的輔助駕駛功能雖多,但是細節體驗上還是需要改善的。
首先比較常用的ACC功能就不夠完善,減速不夠線性,剎車比較突兀,特別是遇到一些加塞車輛。車道居中功能也比較常用,在遇到一些曲率較大的路面時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很好的將車輛居中,但是某些情況下它依舊會有左右擺動修正的情況,讓人用起來就會缺乏信心。
打燈變道的觸發條件是在時速超過60km/h時,可以通過轉向燈撥桿來實現變道,這個功能的表現倒是出乎意料的好,成功率非常高,并且變道果斷。
總的來說,零跑的硬件水平并不差,但是軟件能力上還需要加把勁,投入資源加快OTA的更新速度。
前面也提到,相比S01零跑在汽車設計上是走回了正軌,新車的顏值也越來越高,并且擁有自己的一套家族設計語言。
這套家族語言最早用在SUV車型C11上,當時給大家看到感覺還不錯,但是同樣的設計放在轎車上也不會違和,看起來是更加協調了。
作為定位中大型的轎車,零跑C01舍棄了復雜的線條設計,摒棄了冗余造型特征,減輕了視覺負荷,使用了大量的型面。
貫穿式設計的前大燈組內包括48顆晶體大燈,并且獨特的三橫幅式的日間行車燈還是有足夠辨識度的。
它不僅可以展示流水及呼吸動態效果,還支持解鎖、上鎖、伴我回家、尋車呼喚、快慢充等多種燈語模式,并支持OTA升級。
車側則如官方所言,并沒有使用過多的線條用以點綴,夸張車頂溜背線條直接到車尾,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讓車身側面形成完整型面。
車身尺寸數據,它的長寬高分別為5050/1890/1503mm,軸距為2903mm,相比小鵬P7要稍微大一圈,同時還擁有更低矮的車身比例。
輪胎尺寸為245/45 R19,輻條造型普通,搭配的是馬牌CC6輪胎。
車尾的部分,從車頂下沉而來的溜背線條和車側的曲面匯聚在尾端,形成一個類似擾流板一樣的設計,中央處是貫穿式尾燈組,兩側的尾燈與大燈形成呼應。
內飾方面,零跑C01是沿襲了C11的T臺型三聯屏設計,不過這樣的內嵌設計放在今天會稍顯“落后”,因為屏幕數量雖多但是尺寸相對小了些,并且屏幕之間的黑邊太“粗”,視覺上看起來就差點意思。
C01上的這套車機系統和零跑C11上的那套是一樣的硬件和UI布局,三塊大屏分別是分辨率1920*720的10.25英寸的液晶儀表屏、副駕娛樂屏以及分辨率為1920*1080的12.8英寸的中控液晶觸控屏,搭配上高通驍龍8155的芯片。
首先是10.25英寸的液晶儀表屏,液晶儀表屏支持駕駛信息、導航和音樂等連屏顯示,體驗上并沒有什么缺點。
12.8英寸的中控大屏放在現在略小了些,它的UI設計也非常簡單,操作幾次就可以完全熟悉了,層級不多。
左側固定欄從上到下依次是 “ 小零 ” 的語音交互設置、自動泊車、大屏設置、 360 度全景影像、愛奇藝、天氣、快應用中心和零跑虛擬機。
除了左側功能欄之外, C01中控大屏還布置了一個底部固定欄,而底部固定欄主要針對的就是車輛設置以及空調的設置。
副駕娛樂屏的UI設計同樣簡介,固定欄被放置在右側,從上到下分別是愛奇藝、音樂、地圖、設置和投屏。
這兩塊屏幕從體驗來看,它的屏幕貼合技術并不先進,實際的清晰度顆粒感比較強,因此體驗下來給人的感覺是一般般。
零跑C01在技術層面最大的創新就是應用了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它將電池、底盤和下車身進行集成設計,通過減少冗余的結構設計來提升空間利用率和電池包能量密度。
不過它并不像大家認為的可以降低電池包厚度,來讓車內垂直空間得到釋放,顯然這項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塞進更多的電池。
乘坐體驗來看,零跑C01的座椅除頂配外都是配備仿皮座椅,提供了真皮座椅選裝,先不說座椅皮質,單單是座椅的皮質縫線紋路造型上可以多下些功夫,看起來會更高級一些。
空間體驗來看,身高173cm的體驗者坐進前排空間是完全沒問題的,保持前排坐姿進入后排,后排的腿部空間表現還算出色,有兩拳的空間,不過頭部空間就剩三指了。
關于后排,它的座椅設計還不錯,靠背角度合適,并且坐墊的長度也足夠長,對乘客腿部承托到位,有一點需要提的是它的后擋風玻璃直接從后排頭部開始,因此坐在后排會有點頭探在天窗上的感覺。
我們試駕的車型還選裝了舒適選裝包,前排座椅支持按摩通風,后排兩側座椅則支持加熱,另外后排右側座位還支持大角度的靠背調節,體驗還不錯。
儲物空間部分,C01的車內儲物表現沒什么大問題,后備廂空間同樣不錯,縱深較深,兩側也比較平整。
有一點需要說的是,我們體驗的這臺車后備廂關閉較為費力,并且相對這個后備廂縱深來說后尾門如果能夠設計成掀背式那就最好不過了,當然成本會更高一些。
另外,后備廂下方也設計有儲物空間,充氣泵、補胎液和慢充線都可以放置其中。
來到車頭,零跑C01的前艙也留有儲物空間,深度一般,放置兩個日常的背包完全沒有問題。
在試駕零跑C01之前,我試駕過零跑的3款車型,這三款車型可以看見零跑設計能力的進步,但是在做工和品控方面表現的并不如人意,外覆蓋件之間的鈑金縫隙較大、對不齊,車窗裝飾件也有偏差,給我留下的印象一般。當我試駕C01時,我首先就繞車走了一圈,做工和品控相比前三款車提升明顯了,細看之下也很難跳出毛病了,這是進步。
回到這臺車的表現上來看,在電池續航、動力表現上零跑的水平保持的很好,但是在底盤調校、輔助駕駛軟件上還是欠些火候,希望這部分能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