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0.208Cd:風口上的蔚來ET7
技術 發布于:2021-09-24 16:01:04
新能源車市場已經進入到紅海廝殺,任何一點小的差異化,可能就決定了一款產品能不能夠脫穎而出。9月22日,蔚來性能開發部門能量管理專家Maximilian Ludwig Ganis,在重慶中汽研風洞研究中心召開一場小型的技術發布會,會上帶來了蔚來還未正式上市的旗艦轎車ET7。
既然是風洞研究中心,那么目的也很明確了——這次技術發布會的重心就是蔚來ET7的風阻設計。據介紹,經過蔚來團隊的設計研發,ET7的風阻系數低至0.208Cd,一躍成為目前市面上風阻最低的純電轎車之一。
說到風阻,其實是車輛設計的必修課,但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技術點。頗有一種“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的感覺,少有人知道它意味著什么、又決定了什么,但筆者認為,或許這就是豪華品牌和旗艦質感能夠獨一無二的地方。
風阻系數果真就那么無足輕重嗎?還是我們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著最新的ET7跟大家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希望為你今后購車提供多一個考慮角度。
風阻系數這個概念來自空氣動力學,它是指物體在移動時受到空氣阻力的比率,通過風洞實驗和下滑實驗來確定,可用于計算物體在移動過程中受到的具體空氣阻力(風阻)。
放在汽車設計中,風阻就是車輛行進時遇到的阻力之一,除了它,還有來自輪胎與地面接觸的滾阻,以及內部機械結構的摩擦阻力等等。車輛能夠運動,就是發動機通過能量轉化,克服這些阻力而做功的結果。
到這里我們明白,風阻就是阻止車輛行進的一大原因。在汽車設計上,夠降低阻力,就意味著能夠用更低的功耗,去完成相同的運動;或者換句話說,用相同的功耗,能夠更迅速地完成運動。
由此,我們就可以推演出風阻系數影響車輛的幾個要點,一是能耗(進而影響續航)、二是加速性能、三是最高時速、四是安全表現,當然還有最后一個,車輛的顏值。
風阻歷來是超級跑車和賽車關注的重點,但出于能耗方面的考慮,現在越來越多的家用車也開始在風阻系數上下功夫,尤其是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的續航一直是其最大的痛點,除了優化電池、BMS之外,降低風阻系數也是降低能耗、提升續航的一個技巧。
根據蔚來的研究,對于電動車來說,在其它條件相同情況下,風阻系數每降低0.01Cd,可將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提升5~8km左右。更低的風阻,也就意味著更為優異的續航表現。
加速性能和最高時速也好理解,同樣的發動機/電機功率,所須克服的阻力越小,自然就可以節省更多力氣,用以得到更好的加速成績。
而安全表現,則涉及到車輛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將面對的風阻轉化成下壓力,降低車輛的重心,穩穩地按在地面上快速行駛。
同樣,車輛的風阻系數越低,車輛正面與空氣的接觸面就越小,而風噪與空氣接觸面存在正比例關系,這也是提升NVH的途徑。
最后,低風阻的設計通常就追隨流線型的設計,這是設計上功能與美觀的相輔相成,所以跑車、賽車都會有很高的顏值。如今這一點也下放到民用車型上。
那么如何去降低車輛的風阻系數呢?我們以蔚來ET7為例。
風阻系數與車輛設計息息相關。
包括不限于車輛的前臉設計、車頂弧線、底盤平整度、車尾流線等等,目的是在運動中,減少與空氣的直面沖撞,通過導流消解或轉化為下壓力。風阻設計,就是車輛在運動中與空氣形成一種對抗平衡。
我們來看看ET7是如何降低風阻的。
首先,它裝配AGS(Active Grill Shutter)主動式進⽓格柵,在換熱需求較低的情況下可關閉AGS葉⽚,大幅減少進⼊前艙的空⽓量。大燈轉角、引擎蓋高度、曲率的優化,確保空⽓流過時盡量緊貼車身,避免⽓流分離帶來的風阻損失。
其次,ET7的大溜背、翼子板鴨尾和尾燈造型,不僅造型曲線很美觀,而且其中擾流板可以提升整車的下壓力,增加穩定性,減少車身和車尾的升力。
前后車輪的上方都有導流板的設計,加上后翼子板線條和切割線,均對氣流的管理和分割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車身側面的外后視鏡是一個難題,ET7為了降低風阻,后視鏡采用薄鏡柄的設計,并且后視鏡外形也盡可能的保持流線型,更加貼近車身,確保側面空氣的流通,這個設計不僅能降低風阻,同時還能降低座艙內的風噪。
而隱藏式門把手,不僅有高端設計感,同樣也減少了風阻。
后部的保險杠設計和側尾轉角也非常重要的,據悉,光是側尾轉角蔚來就做了17輪的優化和迭代,以保證隨著氣流能夠順利從下車體向后部流動。
為了追求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果,蔚來ET7還提供了低風阻的空力輪轂,通過輪圈上的插片,保證氣流緊貼著表面去流動。盡可能地減少車輪旋轉所帶來的湍流耗散所形成的阻力,同時再搭配合適的輪胎降低滾阻。
得益于純電車的優勢,車輛的底盤設計也會更加的平整,同時匹配上輕量化前后副⻋架底部護板,可以引導⽓流在底部快速通過,在車底形成負壓區,不僅可以降低空氣阻力,還提升了車⾼速⾏駛時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ET7采用了主動式空氣懸掛,可以動態調節車身的高度,不僅能夠實現多種不同的駕駛模式。但ET7把車身和車架降低10公分以后,空氣阻力降低0.7%,前后的下壓力各增加5%。減少風阻的同時提供更強的下壓力,穩定性和駕駛感也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也是為什么跑車和賽車都喜歡低趴的原因之一)。
風阻設計,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難。因為每一個設計都需要去從形狀、高度、曲率等方面去做各種打磨并且進行模擬實驗,以求取得設計和功能上的最佳平衡。
對于智能電動車來說,風阻還面臨更難的問題,即傳感器的存在。
蔚來ET7搭載的NIO Aquila超感系統,擁有33個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11個800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1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兩個高精度定位單元等等。
而某些感知硬件為了實現更好的精度,會放置在車輛的外部,造成車體型面的突起。譬如說ET7的激光雷達,就采用了瞭望塔式布局,讓傳感器視線可有效越過遮擋,減少盲區,提升安全性。
通常來說,車頂的流線型面是越平整越好,但是多出來的傳感器因為功能性無法犧牲,于是蔚來就對ET7的激光雷達的外形和造型做了15輪的空氣動力學優化,從而使氣流撞到激光雷達的時候不會被過多的分割,且大幅降低座艙內的風噪。
最后,再聊聊空氣動力學是怎么影響操控的。
高速駕駛的穩定和安全,很大程度取決于車輛行駛過程的下壓力,也就是車在縱向上所受到的力。所以,車輛除了優化風阻系數之外,也要優化其整個空氣動力學的表現,確保既可以有很好的下壓力,保證前軸和后軸的穩定性,同時提升其他的性能,比如橫向加速度等。
蔚來ET7通過主動空氣懸架把車降低10厘米,前部和后部可以下降5%的阻力??梢缘玫角拜S和后軸的系數分別是0.015和0.085,可能非常難定義一個最佳的前后升力系數,但對比市場主流車型升力系數,一般是在0.06-0.09之間,蔚來的設計還是有明顯效果的。
一句話總結,好的空氣動力學就是將水平風阻轉化成縱向下壓力,在高速時保證穩健的駕駛性能。
經過超800次計算+120個小時的風洞測試,蔚來ET7的風阻低至0.208Cd,如今成為目前市面上風阻最低的純電轎車之一。
其實如果想要追求更低的風阻系數,也不是不可能。譬如增⼤前風擋玻璃⻆度、使⽤更加下溜低矮的車頂等等,但前擋風玻璃越傾斜,會帶來駕駛者頭部空間縮?。煌瑯拥牡览?,尾部采用更加溜背的造型,也會帶來一定的第二排乘客壓抑的感覺。
所以風阻設計的難,就難在它不是一個獨立的變量,而是要融入到系統中去看綜合表現。
蔚來ET7整車尺寸5098/1987/1505mm,軸距3060mm,其整車尺寸已邁入中大型C級車陣營,與奔馳E級長軸距、寶馬5系長軸距、奧迪A6L平起平坐做,其內部空間也屬于行政級范疇。但是ET7將迎風面積控制在2.57平方米,超過奔馳S、寶馬7系等旗艦轎車, 不僅滿足駕駛員和乘員的舒適性體驗,并且在此基礎上做到了出色的風阻系數。
在更好的設計基礎上,車輛的性能才能更好的釋放。
ET7配備雙電機智能四驅系統,前永磁電機,峰值功率180kW,后感應電機,峰值功率300kW。整車最大功率480kW,峰值扭矩850N·m,0~100km/h加速僅需3.9秒。
續航方面也有進一步優化。ET7采用蔚來第二代高效電驅平臺打造,應用碳化硅功率模塊,搭載70kWh電池NEDC續航超500公里,搭載100kWh續航超700公里。據此前NIO Day透露,2022年第四季度還會交付一款150kWh的固態電池配置,續航將突破1000公里。
在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現在,任何的細節都將決定一款產品的成敗。有的產品設計華而不實,顏值大于功能;有的設計過分在意功能,導致失去美感。大多車輛都是鑒于兩者之間,而好的設計往往是取中間的平衡。
風阻系數成為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判斷一款產品在保證美感的同時是否還兼具功能性,一款真正的旗艦產品就應該具備平衡好這樣的特質。
(圖/文/攝:皆電 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