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比亞迪全新一代宋DM,最大亮點竟不是4.9s破百
評測 發布于:2018-09-29 00:17:03
長得好看的人,連生活都會溫柔以待 - 皆電
這句先賢名言放在車上也同樣適用,自從比亞迪進入龍臉時代,用錢包投票的人數已經說明了許多問題。
這次要試的比亞迪全新一代宋DM也不例外,只是深入了解之后,我才發現它最吸引我的竟不是Dragon Face、以及4.9s破百。
一般來說,敢于用“全新”二字,一定是在某些維度做到了跨越式提升,才能說服嚴格的吃瓜群眾。
第三代DM技術最核心之處,就在于BSG電機(啟動/發電一體)的加入,從而實現5種驅動模式以及實現更為精密的控制策略。
自此,渦輪增壓發動機、混合動力變速器、P0+P3+P4電機所組成的比亞迪第三代DM混動架構,才算是以完全體的姿態面世。
感謝我同事@黃恒樂的靈魂手繪圖,讓我省去了幾百字也說不清的拖沓篇幅;總之有了BSG電機,發動機就可以自如的被拉到任意轉速再點火,消除換擋頓挫;同時全程參與發電、能量回收,提升NVH表現以及節油效率。
這就猶如復雜聯動體系當中的一名“聯絡員”,協調大伙兒又好又快的處理問題。
作為比亞迪542體系的拿手好戲,直接體現在全新一代宋DM的動力表現上,依舊令人瞠目。
比亞迪全新一代宋DM 動力系統 | ||||
動力名稱 | 動力位置 | 動力作用/優勢 | 動力數據 | |
P0電機 | 發動機前端皮帶上 | BSG,實現自啟停、能量回收、扭矩輔助 | — | — |
內燃機 | 變速箱輸入端前 | 1.5TI汽油機 | 113kW | 240N·m |
P3電機 | 前軸 | 純電驅動強,動能回收強 | 110kW | 250N·m |
P4電機 | 后軸 | 實現“全時電四驅”,加速與越野性能增強 | 110kW | 250N·m |
綜合最大輸出 | 333kW | 740N·m |
不出意外,每當提到全新一代比亞迪王朝系列的動力系統,總免不了俗的報上名號,4.9s破百,工信部油耗1.4L/100km,還是那么耍流氓,你卻拿他毫無辦法。
搞明白了第三代DM技術的基本架構,實際接觸一下,全新一代宋DM上手并不令人抓瞎。
除了我們一般用不到的沙地、泥濘等四個地形模式,我們只用關注到ECO、SPORT兩種駕駛模式即可,配合純電以及混動擋位,得到四種搭配。
四種搭配的背后,就是深藏功與名的五大驅動模式了。
比亞迪宋DM 4種動力輸出風格 | ||
模式/特性 | ECO | SPORT |
EV擋 | 純電 暴力 | 純電 暴力 |
HEV擋 | 混動 非常暴力 | 混動 輸出峰值 |
純電驅動模式
先來看看ECO模式EV擋,不必說,比亞迪新王朝系列都能提供“真”純電驅動模式,這個真指的是除非開到饋電(SOC接近15%),不論你怎么豁發動機都是不會介入的。
17.6kWh電池組能夠支持全新一代宋DM純電行駛80km,用來通勤2~3日一充就能收獲極佳的燃油經濟性。
SPORT模式EV擋理論上將以最快速度獲取電機輸出的最大值,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前后雙電機的剛烈在兩種模式下都得以體現,差距不會太大。
串聯驅動模式
ECO模式混動擋位下,全新一代宋DM會大概率使用串聯驅動模式,BSG電機一邊發電、一邊使用前后電機負責驅動,這個全新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低速、低電量狀態也能在保證動力性的同時,控制發動機轉速區間且保證平順性。
一般來說ECO模式HEV擋就是大多數人駕駛全新一代宋DM的正確打開方式,相信我,這個模式下的動力表現對于日常道路來說已經足夠強悍。
并聯驅動模式
如果你再把旋鈕指向SPORT模式,就能夠喚醒最大扭矩可達740N·m的并聯驅動模式,換句話來說,這也是4.9秒破百的最強動力模式。
不要和一臺比亞迪宋DM比加速,因為你絕對猜不到他有沒有切換到此模式。
發動機驅動模式
至于發動機驅動模式就比較簡單,高速巡航時進入內燃機最經濟輸出特性區間,此時僅依靠發動機驅動,富余的功率將被BSG電機悉數轉化為電池電量,經濟最大化,這個模式我就不放邏輯圖了。
能量回收模式
這個也比較好理解,我們收油/電減速、下坡時,車輪端的能量由驅動電機收回,發動機端則依舊由BSG電機回收(BSG電機好忙啊)。
感性層面
同比上一代,第三代DM技術加持才是當之無愧的完全體,起步、換擋平順性已經挑不出什么毛病。
轉向有舒適、運動兩項可選,依據字面理解即可,我的感受是為配合全一代宋DM的動力,運動選項更容易完成轉向手感的建立。NVH整體的提升就非常明顯了,在饋電狀態發動機的振動才會稍有傳遞進座艙。
相比于NVH帶來的驚喜,底盤濾振就會露一些底了,大振動帶來的剛性沖擊還是會把避震行程近乎壓縮至極限位置,把你從4.9秒破百的亢奮中拉回到現實,告訴你這依然是一臺緊湊級SUV而已。
動能回收級別我建議調節至標準即可,除非市區發生擁堵,高一級的能量回收頻頻反向拖拽容易引起車內其他乘客的不適。
再說說幾個細節吧,當你行駛到饋電模式,還是可以通過長按EV擋切換至強制EV模式,此時會進一步壓縮SOC至10%,進一步延長純電模式行駛距離。
SOC電量平衡策略個人感覺調高調低差異并不大,主要還是取決于當前行駛工況自行智能選擇驅動模式,電量保留不會有明顯區別。
就算強行耗電至13%,在饋電模式下行駛十幾分鐘即可把電量充至22%,效率不錯,并且此時油耗大約7.4左右,這樣的表現在上一代之中是無法想象的。
換裝龍臉之后,比亞迪王朝系的銷量基本上全系上揚,都多少有點兒供不應求。
其實除了龍臉,DiLink也改變了不少人對于品牌的第一印象。
這塊兒智能旋轉12.8英寸巨屏(低配為10.1英寸),結合前不久比亞迪召開的開發者大會,待未來更多接口開放后,料想智能交互方式、功能會越來越豐富。
就目前而言,人機交互體驗流暢,當成一個ipad用即可。
由于大多車機、舒適性配置功能都被集成在這塊兒屏幕當中,如果你找不到如何開啟不妨試試語言喚醒開啟功能,尤其是一個人開車的時候。
這次體驗的頂配,無論是盲區監測還是車道偏離預警、360°全景影像都悉入囊中,感應式尾門,PM2.5過濾系統也沒落下。
至于常規一些的舒適性配置,例如座椅通風加熱、主副駕電動調節都不必擔心了。
最后還有一些比亞迪的特色裝備值得一說,就是遙控駕駛以及VtoL移動電站,車庫挪車以及戶外電源都算是非常常見的使用場景。
儲物空間還是非常豐富的,省去了實體按鍵的中央扶手臺基本以實用的儲物面積為主,卡槽杯架扶手箱都挺富裕。
前排舒適性以及空間開陽感沒什么要說的,后排橫向空間也算OK,地臺基本全平,只是縱向頭部空間僅余幾公分的距離便會掃到頭發(我身高179cm)。
這個問題在后備箱容積方面也有所體現,整體平整度、空間、放倒平整度都非常不錯,只是受電池包影響平面高度高了一些。
作為插混SUV銷量冠軍級選手,全新一代宋DM并沒有任何給對手喘氣的意思,在外觀、混動系統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突破。
這種通過原創、新技術解決源頭問題的態度,值得肯定,也有理由相信這個銷冠寶座或許會坐的更加穩固。
17.69-20.69萬元的補貼后售價,與祺智PHEV以及eRX5的售價區間均有重疊;
全新一代宋DM擁有更長的純電續航里程、兇猛而又高效的第三代DM技術、以及吸引路人目光的Dragon Face,如果你看中這幾點,那它就再適合你不過了。
(皆電 宗澤)